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融合应用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4-05-11
5月9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智慧教研项目课题组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石景山实验学校顺利开展了基于智慧教研平台的初中英语线下展示听评课活动。参加此次活动的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石景山实验学校(以下简称教科院附校)校长夏伟平、副校长荣卫东、初中英语组全体教师,北师大智慧教研项目课题组郅晨童、崔翔鸣以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大城子蒙古族中学的初中英语组教师。活动流程包括公开课例展示、教学研讨活动、专家点评指导和校长点评指导四个环节。
公开课例展示
4月底,北师大课题组和教科院附校初中英语组老师们进行了线上协同备课教研活动,共同针对课例《chinese new year》完成了教学设计的修改和优化,此次活动为协同备课后的课例展示。本节课紧扣文化意识主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且上课过程中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支架,为最后的课堂展示起到了铺垫作用。
图1 主备教师龚静执教现场
现场参与听课教师们基于听课本app进行了听课过程的记录、课例评价内容的撰写和数据的上传,深入体验和使用了听课本app。
图2 教师使用听课本app
图3 听课教师在听课本app撰写课堂评价
教学研讨活动
公开课展示后,北师大课题组针对《chinese new year》课例组织开展了智慧教研听评课教学研讨活动。首先,教科院附校副校长荣卫东发言。他指出,自2021年启动智慧教研项目以来,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在课前、课中、课后实现了诸多积极变化,进而期望未来学校可以在智慧教研平台的支持下进行更多尝试。
图4 副校长荣卫东展开发言
随后,此次活动主备教师龚静进行执教反思。她表示,为了更好地融入本学期的教研主题“传统文化进课堂”,将此次教学重点聚焦于引导学生探讨春节背后的文化意义,有效地促进了文化意识培养;同时也反思了课堂活跃度不高,学生的发言内容较为有限等问题,并计划在未来的课堂中,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
接下来,同科组教师进行了评价与交流,表扬了课堂的亮点,并针对一些待改进的方面进行了讨论。再次,北师大课题组郅晨童基于课堂实施情况、从量化的数据报告、质性的课堂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课例解读,精准地对课例进行了点评,提炼出本节课的三个优点,分别是创设文化情境、拓展文化知识以及升华文化自知,并从教学评一体化的角度提出了研讨点,指出了量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北师大课题组崔翔鸣就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评价量表设计进行了策略分享。
图5 北师大课题组郅晨童评课
图6 北师大课题组崔翔鸣进行策略分享
图7 听课本app中提问技能与合作学习量表结果
专家点评指导
在专家点评环节,余胜泉教授高度评价了本次课程内容的扎实性和逻辑连贯性。他特别强调,在英语教学中,应将语言运用作为核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建议在课堂中创设更多适合学生交流的真实语境,以加强教学环境中的深度交流,可采用“滚雪球”策略,把旧知与新知共同融入到课堂中;在课堂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两两对话形式,使用完整句子反复练习,从而提高其语言运用的自然性和流畅性,落实知识内化、语言表达最终实现文化认同的教学目标。
图8 余胜泉教授评课
校长点评指导
在校长点评环节,教科院附校校长夏伟平肯定了本次教研活动。他认为,在大数据的支撑下,智慧教研,从理性定量的角度观察分析课堂,是真正以问题为导向的教研;他期望,在学校的未来发展中,继续与智慧教研开展合作,加强跨学校的联合教研活动,提升学校的综合教学实力。
图9 夏伟平校长评课
至此,基于智慧教研平台的初中英语线下协同听评课活动顺利结束,在接下来的项目指导中,北师大课题组将继续密切关注课题教师发展的需求,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推动智慧教研项目的深入开展。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沙河西三路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g区3号楼4-5层
©凯发k8国际首页的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邮编:102206 电话:010-56444401、010-56444402、010-56444403(双师服务答疑专线) e-mail:gaojingjian@bnu.edu.cn 国内合作邮箱:gjjdwhz@bnu.edu.cn